江山文学网-最新三级电影-免费三级片网站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尔滨”大道的故事(散文)

精品 【东篱】“尔滨”大道的故事(散文)


作者:灌园痴叟 童生,764.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3发表时间:2024-05-03 08:31:12
摘要:连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与中央大街,松花江畔的那一条大道,不仅是一条通衢大道,也曾经是记忆中的河,因为她记下了那往日时光,流淌过那隽永的情,留下了那深沉的爱…


   不知是何人手笔,先于冰城之春,那火遍网上的冰雪艺术旅游热,不仅首创出了“南方小土豆”这个美称,还给哈尔滨掠去了一个,那冻得丝丝哈哈的“哈”字,有了“尔滨”这个只有美丽,却不再“冻人”的雅号。
   “我思恋故乡的小河……”前几天,偶唱了那首“那就是我”的“全民K歌”,顿觉热泪潸然。缱绻于心中的缕缕乡愁,如同歌中唱的潺潺流水,引领着我又回到了那远方的尔滨,和那久违了的,故乡那曾经最困难的岁月。
   没有泛着浪花的小河,也没有那与小河相依相守“吱吱唱歌的水磨”,但却有车水马龙的大道。有那惊心动魄的夏日暴雨后,大道成河的回放。还有当彩虹如桥,斜跨天际的时候,老爸那常会出现在街头的身影。
   南起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北至经纬街的新阳路,是连接中央大街,去松花江畔的一条交通干道。看这条通衢大路今日不凡之气派,年轻人很难能想到,它也曾经历过那些灰头土脸,憋憋屈屈的时光。
   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条路还是那种伪满洲国延续下来的,由两边的辅道,拱卫着中间主道的老路。主道上曾跑过的有轨摩电,无轨电车,和单厢体、链厢体的大巴士汽车,虽如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却记述了这条马路的沧桑与蹉跎。两侧的辅道,铺的却还是那种欧洲国家的马路,是早期多见的立方体花岗石。这是不是欧洲人带来的舶来品,当时我太小,想不了那么远。不过后来才知道,尔滨在上一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十几个国家的领事馆驻过,要不,怎么传出了“东方小巴黎”和“东方莫斯科”的洋名呢!这马路上铺的“洋石头”,给哈尔滨的“洋气”,添上的这一笔,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二
   可是老话说得好,人是衣裳马是鞍,即便是美女,若想青春常驻,不捯饬也是不行的。印象中的那条大道,除了主辅道之间两条隔离带上的大白杨、垂柳树,还能使人感觉到些许生机之外,那七高八洼的石头道,破损不堪的柏油路,早已经惨不忍睹了。来往通过的机动、非机动,还有驴马拖动,和人力拉动的手推车,颠颠簸簸,无不受尽了坎坷磨折,不给这条道留下点儿充作买路钱的渣滓,那可能是不行的。
   跟不上的市政维修,环卫保洁,更有那老掉了牙的下水管道,使这条道,晴天总是扬起半天土,蓬头垢面;雨天又能流成一条河,涕泪滂沱。
   “七岁八岁不当狗意”,那个最不招大人待见的时候,我家挨着安道街横跨新阳路的大铁桥很近。到了夏天,一遇上“天河”泄洪,暴雨倾盆,水漫大道,甚至都成不速之客闯入临街住户了,我就和大院儿里的发小们,“滋溜滋溜”地蹿上了大桥。站在桥上铁道路轨两侧,那窄窄的桥板上“指点江山”,数水里的汽车。打赌哪台车能滑进桥下积水最深的大洼兜儿,憋灭了火儿爬不出来。再猜大道两边还有哪台车的司机傻大胆儿,敢步前车的后辙,成为下一个倒霉蛋儿。
   十几岁时,家搬到了安和街那一段儿,离大桥远了,却离新阳路这条大道更近了。那一年夏天的暴雨,也不知怎么下得那么大,可能是得罪了龙王爷吧,新阳路真成了大河。用土掉渣儿的东北“屯子嗑儿”,那就是“洑溜儿,洑溜儿”地平槽了。汽车、无轨电车都趴在水里憋着气不敢妄动了。满视野就是漂浮着因平时车过颠簸而留下来的渣滓,那一片打着“漩儿”转圈儿的浑水“河面”了。
   三伏天,孩子脸,这话一点儿不错。可能是雷公与龙王爷闹腾够,歇着了,家里锅台上的大碴粥还没熬烂,外边的天就云收雨霁了。雨后的空气,清爽得就像是融进去了春末满城绽放的丁香花的馨香,吸一口都觉得甜丝丝。这样的好时候,大院儿里的孩子们哪能呆得住啊,这不,又都鱼贯而出了。
   “哎呀,你看没看哪,天上出彩虹了,太美啦!”不知是哪一个先喊了起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当时虽然还没接触过毛主席诗词,可后来回想起来,最先对彩虹有了印象,而且是在心中留下了如梦如幻般刻下来的情景,就是这首词描绘的那么美丽,生动,形象。
   发小们仰脖子看天,我却发现老爸拿着撮子,扫帚,还加上一条麻袋,推上自行车出门了。毕竟是好奇心正盛的时候,我随后就跟了出去。
   雨后的新阳路,主道上那被水憋得哑了半天的汽车喇叭声,一下子忍不住,又先声夺人,此起彼伏了。只见老爸把自行车靠在隔离带的大柳树上,在还看不到雨后有畜力车和手推车经过的辅道上,开始了他的劳作。甩开膀子,挥动起扫帚,把路面上水退之后,留下来的那一层混合着碎木屑、碎树皮,枯树叶,拉煤车漏下的小煤渣,甚至还有泡散了的马粪蛋子这些个东东,一下一下地划拉到一起,扫进撮子,往麻袋里装。我急忙赶上去,帮老爸撑着麻袋口,又问道,爸,你这不是帮人扫大街吗?弄这些个垃圾回去,我妈还不得跟你吵架啊!吵?除非她脑子也让这大雨下的进水了!老爸把装了大半袋子的麻袋放到车子的货架上,又来了一句,这都是宝贝,你就等着擎好儿吧!
   老爸把车子推进了自家小院儿,就把麻袋里的“宝贝”倒出来,摊到水泥地面儿晾上了。不过他真没有说错,老妈那从来都嫌乎老爸邋遢的嗑儿,这回却哑了火儿,只是从敞开的南窗里,瞅着她正在缝纫机上一边忙,一边抬头扫了几眼。
  
   三
   雨后的天好像患了糖尿病,这么快就又渴了。火一般的毒日头,拼命地吸吮着大地的水分。也就那么两三天的工夫,小院儿里的这些个东东,就晒成了半干。老爸又来了忙活劲儿,一锹一锹把它们全都收进了煤棚子里。
   “咕嗒,咕嗒……”每天清晨,那像隔壁老于家报晓的大公鸡一样的风匣声,又准时准点儿地响起来了。还是老黄历,老妈在锅台上打理着锅里的饭,老爸就是小板凳一坐,粗胳膊一伸,拉响了风匣,尽职尽责当他的火头军了。刚刚睁开睡眼下了炕的我,瞅着风匣旁边的煤盆子,才恍然大悟了。那些个老爸淘来的“宝贝”,此刻被他都掺进了煤里头了,加了些水一搅和,又一铲一铲地填入了炉膛。看着强劲旺盛的火苗儿,随着风匣吹进去的氧气,一降一升地狂舔着大铁锅的肚皮,老妈团拢出的苞米面儿大饼子,“吧唧、吧唧”,都结结实实,牢牢地贴在了锅边上,我才完全明白了这些“宝贝”的价值。
   “贴饼子跟煮饺子一样,得旺火催锅。锅要是烧不热,就都得出溜到蒸锅水里。别看这些东西不起眼儿,可要和煤掺一块儿烧,这火才硬呢!”
   老爸拉开炉门儿又填进去一铲子,老妈却接下来说了一句很少能从她口中听到的话。
   “泥里水里都能下得去,你爸这个老爷们儿,为了这个家,是什么苦都受了,这一夏一秋可省了不少的买煤钱。”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老妈的脑子不但没进水,反倒一改常态,夸起老爸来了。这又像风匣吹旺了火似的,把老爸的腰板儿鼓得更直溜了。
   “这个老古董风匣,可不是家家都有的,它这么一咕嗒,炉膛里不管什么料都能吞下去,干嘛不让它好好卖卖力!”
   我那时候已经上了小学四年级,穷人家的孩子,虽然还轮不到我当家,可眼里心里总能搁不少的事儿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都还可以。老妈总说,一杆秤得有“定盘星”,这过日子家里外头的也是有分工的。老辈子的人给老爷们儿,和老娘们儿早就定好了位,男人是搂钱的耙子,女人是管钱的匣子。可咱这个家,光靠你爸那点儿死工资,三尺肠子肯定得空二尺半。不想喝西北风,那就得月月申请单位的困难补助。
  
   四
   老妈可是一个极其要强的女人,她从来不让老爸递那个申请单子。她的理论是,想把日子过好,女人可不能光数死钱儿不挣钱,既得要管好匣子,也得随男人那样能当耙子。宁可身子骨遭罪,也不能叫脸皮受苦。男人身上的衣,穿的是家里女人的脸。当家爷们儿在单位手心儿朝上,人前还能直得起腰来吗!你们这些弟兄,把眼珠子盯到不该想的地方,往后还能学着上进有点儿出息吗?
   最小的弟弟还未出世,她就给服装厂加工外件儿了。三年自然灾害,服装厂开工不足,她就重操绣娘的技艺,给外贸绣出口的抽纱大件儿。一直到那个全民都停工停产闹了革命的年代,忙了十几年的她,才不得不下了岗。正是有老妈和老爸这男耕女织夫唱妇随,我们家当时还成了整个大院儿里的“富裕户”,体面户呢!院儿里有那么几家日子过得艰难的困难户,钱月月花不到月底,都总上我们家倒借。常能看见老妈十块二十块地借给他们,从来不打喯儿。这在那个豆腐二分钱一块,酱油一毛五一斤,苞米面九分五一斤,一个月挣三十块钱就能养活三口家的年代,不能算是一个小钱儿……
   那时的哈尔滨大道上,没有流光溢彩,更没有可以生财的可能,铲起几粒驴粪蛋子就是财富,今非昔比了。父母走在大道上,日子很长,长得不到头,如今,旅游大时代来了,就是大道边摆个小摊,也可以养家糊口。
   北宋诗人王汝舟有诗云,“种竹淇园远致君,生平孤节负辛勤”。老爸老妈一辈子不争名争利,以善为根本,以勤为气节,把一帮当年他们口中的“臭小子”,都拉巴成了像模像样的“兵马”。而他们的那种为人的根本和气节,现在又都已经传给了孙子辈儿的下一代人。
   唱着思恋故乡的歌,想着梦中故乡的那条大道。忘不了那雨后跨越天际的彩虹,更忘不了老爸那拉着风匣,被炉火映红的脸……
   或许那并不刻意张扬,亦不如霞绚烂的彩虹,就是老爸老妈和我们彼此心心相连的桥。那桥上流淌着浓浓的情,传输着满满的爱,更遥系着天上人间,那总也理不清,解不开的郁郁乡愁……
   “尔滨”,属于当下这个时代,曾经在哈尔滨大道上谋生的父母,如果活在现在,也要把个“哈”字去掉,“哈”,按照汉语特点想,可能是个发语词,往往来一番感慨,感慨的是既往,美在今天。
  
   2024年5月1日于纽约,5月3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38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首歌让作者想起了故乡哈尔滨,一条大道连接着往昔时光。作者回忆五六十年代大道的样子,有蹉跎,有沧桑,也有生机。作者七八岁的记忆里,大道老是被水淹,于桥上看大道,车子寸步难行。作者十几岁时,搬迁到安和街,离大道更近,暴雨让大道成大河。作者在雨后看彩虹,真美。作者看到父亲在路上扫残留着碎枝碎叶的小煤渣,开始不解,原来父亲用来做燃料。作者回忆父亲拉风匣,母亲做饭的场景,多么温馨,想起当时家里的生活状况,令人感慨。如今一切都成为回忆,成为乡愁。散文语言朴实,有的富有东北语言特色,读感新颖。散文情节生动细致,通过一条大道回忆年少时光,深情怀念父亲母亲,展现了父亲的勤俭持家,母亲的刚强,善良与勤劳。散文也侧面展现了那个年代哈尔滨的部分面貌。一篇佳作,盛情推荐!【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03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柔        2024-05-03 08:36:43
  一条大道,承载沧桑,承载着老时光。作者父亲在大道上扫小煤渣的情景,把父亲的勤俭,智慧与日子的艰难与生动地表现。作者在雨后看被水淹的大道让读者感受到哈尔滨这个城市曾经的痛楚。佳作一篇,感谢老师赐稿东篱,创作辛苦,节日快乐。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03 08:36:54
  这篇文章以一条大道为线索,将读者带入了作者深深的乡愁之中。朴实而富有东北特色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五六十年代哈尔滨的生活场景,令人仿佛置身其中。作者对父母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亲情的深厚。同时,通过对大道变迁的描述,也侧面展现了那个时代哈尔滨的部分面貌。整篇文章情感真挚,回忆丰富,读来令人感慨不已。祝灌园老师五一快乐!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3 09:38:39
  从“哈”字入笔,古今醒目,一条大道,载着不同的光景。过来人,从漫长的时光里更能清楚滴看到一条大道的今昔。尤其是从大道捡拾那些渣滓废物,来作引火烧火的材料,有的人的生活,不堪回首。我的老家村东就是一条公路,那时车马慢,路上有马粪,人们早早起来去捡拾一遍,为了积肥,如今不见马粪蛋,庄稼照样好,今非昔比。哈尔滨的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作者主抓一条大道写,写出了哈尔滨真正的变迁和灵魂。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5-03 10:22:13
  老师记忆中的故事开始于上世纪5、60年代,那时的道路坑坑洼洼,旱时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孩子们喜欢雨天看汽车吃瘪,趴窝在水坑里。父亲却上街捡拾木屑残渣,节约一些煤炭钱,母亲勤俭经常打零工,日子就是这样精打细算才让我们一家成为大院的富裕户,让孩子们长大,也学会了勤俭。老师的文章泛着温暖的乡愁,也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尔滨已成为温暖可爱的城市,以往印象里粗犷的东北人的形象也在改变!祝老师五一节快乐!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03 15:06:41
  这个文写的很棒,行文流畅,可见老师都是亲身经历,如数家珍。里面的东北俗语,我基本都懂,非常亲切,增添了文的味道。构思非常好,从这个“哈”字入手,讲述了哈尔滨今昔的巨大变化。美文佳作,拜读学习,顺祝老师,他乡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5-03 15:12:28
  唱着思念故乡的歌,想着儿时住在故乡哈尔滨的情景,父亲收拢发大水过后的浪渣,晾晒后做柴火,母亲用缝纫机缝缝补补,全家人的日子尽然过的有条不紊。父母的勤劳节俭的美德有传给了儿孙。老师的文章幽默风趣,情节很是生动。美文佳作,点赞学习,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7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5-03 17:12:05
  简柔老师辛苦了,谢谢编辑小文儿,撰写编案。自己的文章佳作不断,又抽宝贵时间给读者编稿,令痴叟感动。本是东篱菊孕香,又为别卉作春裳。由衷揖谢了!
8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5-03 17:15:05
  哦,疏忽了,纠正一字,是给作者编稿,不是“读者”,抱歉了。
9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5-03 17:32:17
  滴善斋老师你好,你捋出了痴叟此文儿当中的筋脉,一语中的,佩服!大道,承载的是熙来攘往的车,却也负荷着离乡游子一辈子斩不断的情。抒发胸臆,写出故事,把雨后曾经出现的老爸的身影,告诉读者,不经意间,也就道出了曾经生活在这条大道旁边的人的日子。由小到大,衍生出尔滨当年那灰头土脸的旧颜。或许亦能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添上几许感恩今天的幸福和自豪。谢谢滴善斋老师留墨。
10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5-03 17:57:29
  欲能肥地拾粪蛋,心急却盼车行慢。鸡鸣即起怕时晚,争先上路进拣一遍。感谢佩服怀才老师虽一睹,却已参透拙作之蕙质兰心。翩翩联想,更点明了改革开放前,那些困难的日子困难的人,还有尔滨这条道这个城,那一段依稀久远的记忆之根本。进一步提点升华了拙文的主题。抚今追昔感恩当下,哈尔滨旧貌新颜,还会日新月异,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谢谢怀才老师对作者文友来稿的关注关爱,悉心提点。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